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2012/8/12新北三重藝文祭神將競賽開場鼓陣

來自現場觀眾的影像紀錄。請大家別忘前往按讚。^^

感謝所有團隊精彩演出.完美落幕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兩天了,但是不是還有點意猶未盡的興奮感啊?相信當天在場全程參與的所有朋友們一定都有相同的感覺。現場充滿熱情、表演展現震撼,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隊伍和三重在地的地主表演社團,無不卯足全力展現出最棒的一面!

當天活動中間還遇到突如其來的滂沱驟雨,又大又急,但現場的氣氛仍然是熱切的。輔大宗教所博士研究徐壁輝老師還說了一段台灣信仰典故,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龍神也趕來參見現場雲集的眾神!(哇)但我們的五個主辦單位都沒有宗教團體,只好請大家都靜靜等待「龍神退朝」!^^

雨下得比前一天還要多出兩個小時之久。整個活動一直到下午四點才重新宣布開始,從靜態擺設展示的評比開始進行。公共電視替這個壓軸活動做了動人的見證:



為了讓這場眾所矚目的第一屆神將大賽表現高度學術性、藝術專業性,以及公平性,主辦單位邀請了五位學者專家組成評審團,而且事前保密到家。這五位評審一早來時,眼尖的現場民眾就看見了....電影【陣頭】當中表現亮眼的「瑪麗亞」陳世旻,以及享譽盛名的台灣民俗研究學者林茂賢教授(沒聽過「李奧納賢」就落伍了^O^)!另外還有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國劇團導演齊復強、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專任教師楊益全,以及咱們在地的專家:中華民國神將協會理事長陳博雄。這五位評審都是非常具有專業能力的一時之選,讓整個大賽更具水準!

比賽結束時,評審團推派林茂賢教授代表上台發表整體講評,講得真是精采極了!(攝影夥伴大概累壞了;所以側錄內容請再等一下下,改天會完整放上來給大家觀賞~^^")最後頒布比賽結果是:

            金獎:心定宮神將會(91.4分)
            銀獎:樹林寶生會館(90.45分)
            銅獎:草屯玄帝會(89.95分)




除了得獎的隊伍之外,所有參賽隊伍也都獲得主辦單位準備的紀念錦旗一面,並且最後逐一上台讓主辦單位表達感謝、接受觀眾喝采。場面非常High,偶有些許小失誤,幸好也都獲得大家的理解和包容,讓活動順利地走到最後一分鐘、完美落幕。


這份感動,全是所有參與籌辦此次藝文祭的在地團體(藝文祭籌備委員會)、各個在地表演社團,以及來自其他縣市共襄盛舉的所有參賽隊伍,大家共同完成!每個成員莫不盡心盡力表現出最好的一面,讓極具本土文化特色的神將大賽又往藝術領域上升一大步。沒有各位,主辦單位不可能獨力完成每個環節。如果整個活動能發出閃耀的光芒,那麼這份光芒是屬於大家的!


在表演過程中還發現應該要強化表演內容的講解和背景故事說明,因為現在很多大人小孩都不太清楚意涵了!如果表演中還能請司儀一邊解說,一定會有助於文化傳承和感動的!

為了延續這份感動,明年一定要辦得更好!感謝您們!您們好棒!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迴響】台灣.三重(三)

文/林育正(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


夢想三重





三重面積大約16..3170平方公里,但目前有將近四十萬人住在這裡。七十年前也才不過二萬人左右,七十年人口成長將近二十倍,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吸引了這麼多人前來?在這裡面有兩波高潮,第一波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的時侯,除了台北市區外,撤退來台的部隊、軍眷就安置在台北京畿周遭的衛星城鎮中。第二波就在民國四零年代到六零年代的島內城鄉移民,就在台灣經濟起飛,家庭即工廠的那個年代,短短二十年裡成長了二十萬人,其中又以彰化、雲林、嘉義最多。這群移動的人口移入了三重,也帶給三重不一樣的生機。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漢人社會,『移動』這件事通常都要有很大很大的決心,要不是逼不得已,也很難會下這樣的決定。也因此移民們不管是自願或是非自願,但是都有一個下一站幸福的夢想,而台北就這樣剛好提供了這樣的出口。但是台北不一定可以住進去,所以就選擇離台北最近的三重落腳,所以各式各樣的人們泉州人、漳州人、外省人、原住民、彰化人、雲林人、嘉義人帶著他們的夢想來到台北打拼,期待能夠過更好的生活。有一技之長的就各自發展,沒有一技之長的就去當學徒,當不成學徒就打零工或者就賣吃的,畢竟有多了二十萬人要吃飯,所以每天可以在台北大橋前看到零工招募,而在三重的街頭巷尾到處都看得到賣吃的,而大家就靠著出頭天的信念在這個城市生活打拼。所以有人說三重其實就是全台灣的縮影,是個夢想之都,也有人說三重是台灣的好來塢,充滿驚奇與張力,真是一點也不為過!(第五個驚訝,多麼活生生血淋淋的生命力啊,夜市人生就是在三重拍的!)



場景最後來到了忠孝碼頭,這個曾經是先民準備進府城的渡口,視野從忠孝橋望到對岸的台北,耳邊又浮起了林強的向前行~阮欲來去台北打拼,聽人講啥物好康的攏在那,朋友笑我是愛做暝夢的憨子,不管如何路是自己走……







台灣體驗地圖 執行長

林育正

2012.08.08于台北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迴響】台灣.三重(二)

文/林育正(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



繽紛三重


碧華布街一角  攝影/黃淑玲
出了台北捷運徐匯中學站,跟著隊伍轉進了碧華街!碧華布街,沒聽過!買布,要不去衡陽路的布庄,要不就去大稻埕的永樂市場,怎麼會跑到隔了一條河的三重來買?呵呵,巷子內跟巷子外就是差在這裡!天真的天龍國人大概就真的這樣以為,但是這個時尚產業可不是天真的天龍國人想得這麼簡單!試問,大家有沒有想過什麼叫時髦,短時間的流行,但是時間一過呢?衣服就是這樣,過季了,就淘汰了!但那些還再生產線上的布呢?通通就秤斤的批到碧華街囉!早年三重是台北的衛星城鎮,大量的輕工業沿著台北這個大市場周遭聚集,三重位於縱貫線(省道台一線)旁,是下港人出入台北的第一站,同時又位於北台灣第一大河淡水河旁,需要大量用水的紡織工廠、染整工廠、成衣工廠紛紛選定三重落腳,久了就自然形成一個產業鏈,也因此過時的或是款式、紋路、顏色不對被打槍的,就直接就近進到了碧華街。這些布料不是不好不能用,我想只是沒有生對時間而已!也因此從六零年代開始到極盛的七零年代,碧華街全長大約三百多公尺,有兩百多家的布庄,每到假日車水馬龍的盛況,全都是來自各地朋友呼朋引伴尋找款式多樣、質料不錯、價格又便宜的好布,甚至遠到香港、印尼、南非、西非的成衣商人都找布找到這裡來呢!這盛況大概就好比每到過年的大稻埕年貨大街可以相提並論。沒想到三重也有這麼招搖的時候!(這是第三個驚訝!)



拼場三重


先嗇宮 攝影/林鈺琇
台灣有句俗諺『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意思就是輸了也要盡全力拼,這個拼場的氣勢也是台灣很重要的精神。在三重有一座廟宇先嗇宮,住在裡面的神明應該是最瞭解這樣的拼勁,直到今日神農大帝爺爺耳畔應該還不時會聽到人們評比論輸贏的對話呢!台灣傳統建築在建造過程中,一分為二,左右兩邊分別交給不同的建築師團隊各自建造,而共同完成的建築作品,這樣的做法稱作『對場作』。其中的關鍵在于左右兩邊對應的條件一樣,尺寸相似,但是用料、形式、技法卻大大不同。信仰是人們生活的一種慰藉,而廟宇則是人們心靈的庇護所。(我的意思是這裡會給人們看很久拜很久!)所以當建築師風格不同,所造成的競爭自然更是不在話下。而目前台灣最精彩的『對場作』大概就是先嗇宮了!沒想到在三重這個地方竟然是台灣人間國寶陳應彬、黃龜理、吳海桐、王款等仙拼仙的競技場。這種又不能丟了地方的臉、派別的臉、老師的臉、自己的臉,又要比技術、比經驗、比用料、比虔誠、比到現在都還沒劃下句點的驚心動魄!這樣的戲劇張力居然讓我在三重這個地方感應到了!(又有了第四個驚訝,一陣渾身的雞皮疙瘩!)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迴響】台灣.三重(一)

文/林育正(台灣體驗地圖執行長)



坦白說,如果不是三重社區大學的努力,也許我就如同一般人一樣,繼續帶著偏見判讀三重。

走過台灣368個鄉鎮市區(ㄟ,好吧,就烏坵鄉沒上去),總是不斷的在過程中去尋找心裡的那一畝角落。很多人會問說台灣最美麗的地方在哪裡?或者是在不久的以後會想在哪裡定居過生活?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每每當下心頭瞬間轉了好幾翻,不過很遺憾,絕對不會有『三重』這兩個字跑出來!

小時候住永和,公車227會到三重,但印象中從沒有坐去三重!倒是往來故鄉新竹,不管是搭乘中興號或是國光號,一定會停靠三重。所以從以前對於三重的認識大概就是黑黑的、髒髒的、道路狹小、摩托車很多。長大一點朦朦懂懂的三重好像是個很亂的地方,人多髒亂有流氓又常淹水的城市。後來再大一點知道三重是台北的衛星城市,也才發現許多人上來台北打拼,第一站就是在三重落腳。喔,對了還有『三重幫』!





三重有在地文化銀行

這些片段又不完整的偏見與刻板印象,時至今日,對於『三重』才有了全新的認識!三重社區大學在今年2012的三重藝文祭(不單單只是三重社區大學成果發表會喔!)推出四條『走訪三重深度小旅行』,企圖透過在地經營的知識銀行存取後,重新詮釋這個你以為就是這樣的『三重』,然後讓人發現你所不知道的『三重』,啟動這個地方文藝復興的時代!光這裡就讓我看到驚艷的在地力量,沒有想到這個在地團隊這樣敢夢,也這樣敢衝!(第一個驚訝,原來三重也有這樣的在地組織,三重社區大學真是有熱血有企圖有氣魄的團隊,勇敢帶著地方做夢!)





花都三重

台灣有三寶,蔗糖、茶葉和樟腦!這三寶不只在台灣的經濟發展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在世界舞台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三重在大台北盆地底的水路縱橫,跟台灣三寶有啥關係?哈,您就又有所不知。自從淡水被打開成為開放的通商口岸後,透過河運,上游的茶葉和樟腦源源不絕地透過大稻埕供應到台北及全世界。不過有陣子茶業遇到不景氣,於是茶商將薰花茶與包種茶混合提高茶葉的香氣,希望能提高茶葉的價格,果然打開了新的市場。而與大稻埕一水之隔的三重土壤肥沃、交通方便自然就成為最重要的香花產區。其中栽種的香花主要是秀英花、茉莉花、黃梔花等等,在那個年代整個三重埔宛若一座花園城市,直到六零年代隨著中山高速公路的興建,而剷除了整片香花種植區,就再也看不見那花都三重了!(原來三重曾經還是座花園城市呢,一點也不髒亂,驚訝!第二個驚訝!)




                      三重社大復育秀英花之第一朵復育成果,在今年四月初綻放了。
(未完.待續)

【迴響】三重藝文祭—碧華布街踏查,歡迎來尋寶發揮創造力

圖文/黃淑玲


大震撼!社大成果展,可以擴大到成了地方的文藝祭!

沒錯,三重人就是這麼阿沙力,我敢大聲說,我就是在三重長大!




在當年,房價及生活物價遠比僅一橋之隔的台北為低,所以吸引了許
多外地人來打拼,普遍是勞工階級,他們自豪地說自己是「三重埔大學」畢業!沒錯,這個社會大學的學分,可不容易修喔。

今天跟著三重藝文祭—來到碧華布街踏查。捷運蘆洲線,徐匯中學站
2號出口,左迴轉直走就是碧華布街啦。這條街住了快六年,十九年前出嫁,隨著娘家搬離,今天回到這裡,周邊近20年的發展,變得幾乎不認識了。

進到碧華布街裡,仔細看看它的建築變化卻不大,有些商店仍保有原
來印象中,整排大匹布堆疊的大器。只是在布街入口和街道裡,多了印象標示及介紹,加上造形路燈,布街變得好活潑,幾個商店做出特色,變成可以DIY體驗。



新北市三重區布街商街促進會,前任但也是第一任理事長陳子木,有著三重人好客的熱情
,為我們細說布街的歷史。

碧華街這一帶原來叫做分子尾,意思是水的尾端,早期很容易淹水,
光下個雨就淹水,一個禮拜淹個三次是很平常的事,整條街幾乎是空的,租金再便宜也沒人要租,因此吸引了來台北打拼的下港人。早在民國46年就有麗泉染整廠,之後隨著成衣廠及染整廠的聚集,零售布商也漸漸聚集,慢慢形成日後布街的雛型。

說起來,布街的形成,還是因為環保哩!

陳前理事長說起,當年紡織興盛,成衣廠的碎布如山,下港人興起回收碎
布再利用的點子。對成衣廠來說,已經是廢料的碎布,有人肯幫忙處理當然求之不得,一概免費奉送。下港人利用回收的碎布,挑出棉布,加工紡成棉被,至於耐水的尼龍布,做成尼龍布繩,賣給鹿港養蚵人家養蚵。賺到了一些本錢後,再去買碼布,又賺到錢後,就能買整批布,之後就在碧華接開起店來了。這麼好康的賺錢機會,當然趕快拉自己的親朋好友來啦,也造就碧華布街,家族經營特別多,「厝頭厝尾皆親戚」的景象。



這裡有個特色,從街道上,你有沒有發現?

就是沒有五花十色的招牌!是因為早期做生意靠的是口碑!而且都是
熟門熟路的老主顧,有沒有招牌,都不重要啦。

其實還有一個特色,商店幾乎看不到老闆顧店,整條街是早期作生意
的透天厝,樓上就是住家,想買東西,往裡一喊,老闆就出來招呼客人了,就在理事長為大伙介紹時,理事長夫人及媳婦,抱著孫女下樓來,生意和家庭一兼二顧,雖然溫馨,卻也看出早年台灣人做生意的衝勁,每天二十四小時,每周七天…..大概全年無休吧?



到了70年代全盛時期,許多的中小型成衣廠和布莊來尋找物美價廉
的布疋,甚至東南亞像印尼、還有南非、西非等國家也來採買,當時都是以貨車進出貨,布都是整匹在賣的。可說是車水馬龍、門庭若市啊!當年忙著進出布疋,布疋可重的哩,別說員工,忙到連老闆都要一起搬,他們自稱為「布牛」從這裡也看出他們的耐勁!

80年代,隨著產業外移,紡織式微,布街的生意日漸沒落,一年不
如一年。撐到97年,心想,再不改變不行啦,窮則變、變則通,整條街開始改造,成立「布街商街促進會」,整批布沒得賣,好歹賣個碼布,換個便當糊口吧。現在,順應潮流,從批發改為零售,不但零碼布要賣,連小碎布都賣,更鼓勵商店以布來做多元化藝術設計,發展特色及教學,陸陸續續許多年輕第二代小老闆加入,不但有了傳承,更讓整個布街欣欣向榮形成特色商圈,漸漸吸引人潮,為布街成功轉型。



學員問,碧華布街和迪化街、永樂市場,如何市場分隔呢?理事長說
,迪化街是全台之冠,有著最潮的布,比如說50年代的絲綢,一匹布就要上萬元,在當年足以在三重買一棟房子啦!等到約莫三年過時後,會將庫存轉賣到碧華布街來。另外,成衣廠用剩的布疋,也會轉賣到這裡來。但是這些布都是好布,有的也還是長銷款,比如這款阿嬤的花布,永遠受歡迎。所以,到碧華布街,可以用最親民的價格尋到寶喔。

陳前理事長開心的說,每周六下午碧華布街部分商家會辦活動,特色種子商店也歡迎預約體驗活動,一年一度的萬聖節會辦服裝造
型變裝秀,歡迎大家來搞怪秀自信,平時也非常歡迎大家來尋寶,絕對不虛此行。

50年代,台灣紡織正起飛,那是媽媽青春的年代。物資缺乏的當年
的女孩,許多不是在紡織工廠做成衣,就是學裁縫。想做新衣打扮自己,得先剪塊布,再去找裁縫,手巧的,就自己做,還可以幫家裡大大小小做呢。

穿慣成衣,做一件衣服,要幾碼?實在沒概念。不過這時候就會想到
該減肥,哈哈。



今天看到了這麼多的布,充滿了許多手做的想像--

在宜佳布行,小老闆的巧手,一條四方巾,靈活的打幾個結,加個手
把,就是提袋。簡直像變魔術啊。
在銀冠布行,愛玩的,做個小粽子,還是要挑戰帶路雞,不然,逢個
紅包袋,討個吉兆。想畫畫的,老闆的女兒教你拓印和彩繪,馬上升級當藝術咖。
在姑嫂玩工作室,想手縫的,做個餐具袋,再玩大一點,做個獨一無
二的包。我呢,買了貝殼鈕扣打算做窗簾喔,。

原來,一塊布,能有無限可能。

碧華布街,等你來尋寶,實現你的想像。




後記
我在姑嫂玩工作室裡尋到寶,發現貝殼鈕扣,一包8個10塊錢,我
開心的發揮我的想像,嫂嫂老師也陪我一起發想,最後決定縫成一串串,當窗簾。不囉嗦,我居然搬走500個貝殼鈕扣,500個配色的小鈕扣和五捲水藍縫線,要打造我的想像。
和嫂嫂老師約好了,窗簾做好寄照片給她。嗯,找塊現成的布,縫上
貝殼鈕扣,來個海洋風吧,為今年的夏天降溫。

臨走時,想到今天參加活動加上搶答成功,拿到三重社大送的兩個美
麗風鈴,想送一個給姑嫂玩工作室的嫂嫂,嫂嫂笑著說,這風鈴就是小姑從鶯歌帶回來,送給你們的啊,有空也到我們鶯歌玩啊。

哈哈,留著這兩個風鈴,等我的窗簾來做伴,更熱鬧啦。


原文發表於【新頭殼部落】
 
 
 
 
 
 
相關照片連結--三重藝文祭—碧華布街踏查,歡迎來尋寶發揮創造力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三重人拚意志.藝文祭周末熱情大爆發


這場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理不睬的三重藝文祭,從籌備到舉辦以來,集結了民間一點一滴的力量,到處都看見許多令人動容的小故事,讓每年「照例」都要折損兵力的三重社區大學行政團隊,多了許多支持他們堅持下去的力量。



每年三重社區大學在暑假期間,會結合全校師生及地方社團,為三重籌辦一場大型的地方藝文慶典。但這籌備的四年來,過程中總是備極辛苦。舉辦這場藝文祭的背後精神,是期待從籌辦活動的過程中找回過去三重埔大拜拜的集體參與感。雖然全台灣各地都有大拜拜的風俗,但在早期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三重埔大拜拜是轟動全台的最大盛事。說起當年全城流水席盛況,許多三重人都還津津樂道。「當年沒有任何人發動、拜託,或提供經費讓人申請去辦理,」三重藝文祭籌備召集人張琦凰表示:「而是基於這是三重人的慶典,是我們的大事,所以家家戶戶都盡力投入這件事,共同完成。」這也是在長期中央及地方政府皆漠視三重的文化建設之下,三重人更需要這樣一場集結眾人力量共同完成的藝文展現。



沒有錢,很多事情就變得辛苦、變得容易令人害怕。在這個籌備團隊裡,也同樣能看到這種情緒。眼尖的網友注意到了三重藝文祭的消息,開始在臉書上串連分享。籌辦單位決定不喊停,咬牙繼續辦下去;但冷嘲熱諷跟呼吸空氣一樣,每天都在發生。活動在七月底由全國路跑揭開序幕,體育會總幹事謝素姜表示,「今年路跑人數較往年多出很多,顯然三重人希望把三重藝文祭推出去的想法真的發揮了力量。」



在天台展出的靜態展,有許多令人驚豔的作品。有民眾在觀賞時聽到解說人員介紹這全是三重人的創作品,驚訝得直呼真的嗎?也有民眾直接衝向服務台表示要捐錢贊助藝文祭為三重人加油,也有位於三重的公司行號,送來贊助品時還不斷致歉表示太晚來幫忙了。「聽到都快哭了」,工作人員捧著贊助品說著。上週六日登場的小旅行,參加的學員多半都是年輕人,年輕夫妻帶著小孩來參加的也有幾對。據說其中還有文史工作者、歷史學博士,以及文化部職員也來參加其中。幾場小旅行讓原本令外人害怕、迷亂的三重街道,頓時故事豐富迷人了起來,讓人玩味不已。





這段動人的故事還在進行中。本週六即將進入藝文祭活動的最高潮:藝文遶境踩街嘉年華,主辦單位還為了參加隊伍舉辦現場觀眾票選最佳道具獎。而八月十二日星期天是活動壓軸:神將PK大賽,現場也將由觀眾票選出最佳人氣獎。兩天都將在三重體育場的向日葵廣場進行。看來,已有許多人正磨拳霍霍等著壓軸好戲登場,好好讓三重人熱情大爆發了。